去年10月,一场聚焦英语新课标的研讨会
吸引了江苏、北京两地名师汇聚苏外
在听课、评课之际带来思维的碰撞与交流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这些全国知名中学的老师来到苏外寻找答案)
时隔一年
北京普通教育名师研究会一行再次来访苏外
举行“全国英语核心素养论坛”
北京名师们与苏外老师展开精彩的研讨
优质高效,层层递进
苏外课堂呈现高水准教与学
昨天下午,此行的名校骨干教师来到未来教室,苏外初中实验部宋婷婷老师以及高中实验部阳瑞颖老师带来两堂展示课。
阳瑞颖
高中部阳瑞颖老师开设的是English in Mind4写作课程。她以组为单位,让学生们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探寻英语写作的乐趣。课堂主要集中在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架构两个主体部分,利用学生们已知的知识导出未知的内容。

学生不论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环节一直用英文的思维输入和输出,课堂上呈现的片段写作充分展示了苏外学生语言的扎实基础,共同讨论的环节体现了苏外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迸发。
宋婷婷
宋婷婷老师的这节课是English in Mind2中第一单元的听读课,她围绕invention主题展开了两篇文章的精读和泛读,同时给听力部分设计了5个难度递进的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挑战。

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宋老师重点突出了核心素养里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在听读环节中,老师给予学生适当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习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掌握了相关的自主学习方法。

初中部的听力阅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输入能力,通过原汁原味的英语浸润式课堂为学生在高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高中部的写作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输出能力,引导学生用地道的英语创作文章,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初中到高中,英语教学相互打通,逐层递进,促进学生在语言使用和核心素养方面的进阶和成长。
智慧点评,坦诚沟通
携手共话英语学科教学经验
在评课环节,来自北京文汇中学的薛老师对苏外学子良好的听课习惯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印象深刻,“在苏外,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优秀的课堂”,她认为优秀的课堂离不开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来自于优秀的老师,最终来自于一所优秀的学校。薛老师认为苏外课堂的快节奏是基于学生快速的掌握能力而进行的设计,同时也体现出难度的递进性,这样的课堂有助于学生一步一步挑战自我,提升英语能力。

“没听够,真希望在苏外多听几天课!”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教研组长邵老师在评课时对两位老师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她注意到阳老师会在每一个单词前面标注词汇等级,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同学把握词汇的难易程度,区分哪些是高级词汇,哪些基础词汇。而宋老师的课容量非常大,知识点密集,同时又层层递进,正是因为有了初中阶段夯实的基础,才有了苏外高中学子卓越的英语能力。

两位老师的点评得到了在场所有老师们的呼应,“苏外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英语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来自北京四中的一位老师这样评价道。
在之后的交流环节,双方展开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苏外初中部教育督导李佳梅进一步介绍了苏外的课程体系和使用教材情况,她说,此次到访的老师们代表了北京的高水准,而此次开课的两位老师也充分体现了苏外外语教学特色,在这样的高质量的听课评课中实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创新融合,内涵发展
多方位着手提升外语教学水平
苏外外语教学高水平发展的经验在于哪里?又是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呢?这一切,都离不开苏外在外语教学方面的创新融合与内涵发展。
苏外有着优质高效的课堂,老师采用“1+1+1+X”模式即EIM(English In Mind)教材+省编教材+阅读扩展教材+视听教材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更高效地掌握教材内容。

苏外有着浓郁鲜明的外语特色文化。每年的外语节都给予学生展示外语能力和风采的机会,戏剧节帮助学生在戏剧的世界里感受语言魅力,常态化的英语学科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苏外更有着广阔的平台。近年来,苏外不断“走出去”和“请进来”,在高平台、大教研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同时苏外还设立课程研发中心和外语部等部门,旨在进一步推动学校外语学科的稳步发展,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推动苏外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外语特色学校。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的集合,英语学科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想品质,学习能力。苏外的英语课堂既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注重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同时,苏外也在不断构建大教育大教研大格局,增强交流,引领成长,以更宽视野,站更高境界!
- 添加小苏微信
- 资讯国际学校择校
-
- 小苏聊升学
- 国际学校干货分享
-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