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我在“小苏聊升学”平台上做了一场国际高中备考规划的讲座,后又有很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家长向我咨询规划事宜,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今日整理了一下规划细节,并添加了一些内容,跟大家分享下我的建议。
1
为什么要做规划?
很多家长对于国际高中存在一些误区,觉得这类学校都是那些成绩不太好的人去上,所以比较好考。
在孩子快要中考的时候,匆匆忙忙决定要走体制外的国际学校路线,没时间准备,结果也没考上理想的国际高中,连补考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一些不是很适合的学校。
国际学校也分三六九等,有些学校的确是你怎么考都能进,但有很多优质学校是有一定门槛的,不规划准备一下还真进不了。
在近几年咨询的过程中,碰到不少中考和国际路线两手抓的家长,如果中考考得好,就上国内高中,以后再考虑出国;如果考不到理想的成绩,就走国际高中路线。这个时候,规划就极其重要了。因为如果初三后期一起准备,会对中考和国际高中的备考产生较大影响,到最后可能一个都弄不好,得不偿失。
再说一个前几天线上咨询的案例,孩子念了公立高中的国际课程,但是上了一段时间觉得非常不适应,上课听不懂,最后打算回到普高读书。可尴尬的问题来了,原来录取孩子的普高,学生并没有去报道,也就是意味着学籍未入档,所以想直接回普高念书就比较困难了,只能用原学籍所在初中的身份(复读初三)再次参加中考。浪费了一年时间,对学生也是比较大的打击,如果考不上更好的学校,那更是双重打击。

所以简单来讲,做好早规划真的非常重要,好的规划可以帮助孩子提升优质学校录取概率,更有条理性地学习,家长也可以避免过度焦虑。当然,还可以省钱!没错,可以省一大笔钱。举个例子,如果孩子考上了优质国际高中的三年制,那比四年制直接省了一年学费加生活费,18-20万妥妥的。如果孩子在初二就考上了,也至少省了一到两年的各种学习费用支出,且早毕业,年龄也会有一定优势。
2
怎样合理地做规划?
做规划,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目标,也就是说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然后进行目标分解,再结合自己的时间来具体落实行动过程,最终达到目标或接近目标,这是我们整个规划的逻辑。
举个例子,我的目标是学好英语,但这个太笼统了,什么才算学好英语?我们得要确定一个要达到的结果,比如说“流利地和外国人交流”,“四六级托福雅思等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等等,然后再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
如果想流利地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你得要 1. 听得懂 2. 肚子里要有货 3. 能接触到外国人。

有了这个分解的目标,结合自己的时间,去制定每阶段时间需掌握的量,再具体落实到每天来执行,最终一定会达到或接近“流利地和外国人交流”这个目标。
国际高中的规划也是这个道理。
家长的目标都是考上“好高中”,那我们就要知道哪些高中是好的,准确地来讲应该是哪些高中更适合孩子。因为这涉及到孩子的留学国家方向、学校开设的课程难度、学校的管理模式、孩子的性格以及文理科学术能力的评估等,整体较为复杂,这种规划是双向的。
如果你没法确定学校或孩子的情况,但也想提前做规划,那我们我们就以家长当中口碑最好的国际高中UWC常熟世界联合书院来作为例子,以顶尖的作为目标来准备,其它的学校也同样可以“兼容”。
确定好了目标学校,接下来就要去拆解这个学校的录取要求。

结合官网“UWC招生对象特征”与其它招生信息,我们可以获取到基本的录取标准。小苏将其总结归纳成如下几点:
1) 学习能力
你需要有较强的主动学习能力、重视学术成就,简单来讲就是最基本的学习成绩要保证,且要会利用好身边的学习资源,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2)多元文化
对探究不同文化和语言充满好奇,深入了解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宗教、社会经济背景等,积极关注世界各国时事新闻,能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3)社会服务
拥有服务意识和热情、有决心拥抱挑战且持续性为社区服务,也就是说我们要奉献自己、帮助别人,并影响周边的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确认了这三个招生对象特征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准备时间来规划过程。首先最核心的还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学习某一样东西的能力,可以是语数外等学科,也可以是某个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低龄阶段的孩子尤其重要,有了学习能力,才会有学习成绩。
那怎么从小培养学习能力呢?不同的孩子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主要分成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这三种。
现在孩子在学校里接受的基本都是听觉型的学习方式,也就是通过讲授、讨论、听录音等口头语言的方式接受信息,但很多孩子不适合这种类型,这个时候学习就会比较痛苦,很难去谈培养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更不会好到哪里去。我的建议是尝试下课外培训机构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录像、动画或具体的操作活动来获取知识,多重感官刺激,孩子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此外可同步发展一些兴趣爱好,10岁之前可以多进行一些尝试,10岁之后选择一两个兴趣持之以恒地去做。我接触的一些学生家长,孩子在武术、击剑、冰球等兴趣爱好上都有所建树。

课内学习成绩达到中等及以上的水平后,可参加一些课外英语能力提升的培训或比赛,进一步培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如一些ESL的英文能力培养课程,美国国家地理、剑桥EIM和UNLOCK系列教材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国内顶级的外国语学校像南外、苏外、杭外都在使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如果大家比较感兴趣,欢迎和我微信沟通。
英语演讲比赛对于英语能力和自信心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如“21世纪杯”英语演讲大赛、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NSDA全国中学生演讲与辩论联赛等等都可以让孩子参加参加。

关于多元文化,平时可以保持好的阅读习惯,当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利用假期出国去体验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如果能够和当地孩子们一起上课那更是极好的。此外,我们需要多关注一些时政新闻,如难民问题、环境问题、教育、科技等等,参加一些阅读分享会、英语角或辩论社,多做中英文输出,提升自己的交流和思辨能力。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苏州比较有影响力的活动,Cam组织的英语角、Kevin组织的英语角、Toastmasters头马英文演讲俱乐部,有公益性质也有会员收费制的,都有外籍嘉宾英文分享及互动。我觉得这样的英文分享活动还是蛮有意义的。

社会服务意识和行动,我个人觉得更多会受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这一块是我国教育当中特别缺失的。家长们很少会主动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没有这种意识,也不太舍得让孩子吃苦;而学校的教育则更多停留在书本上,升学压力较大,很少去大力推广这些社会服务活动。
目前大多是学校布置一些寒暑假社会实践任务,学生去敲个章就完事了,而志愿服务偏校园性质,社会服务活动较少,且大多数没有形成持续性,偏形式主义。

大家可以看下这份2018.9月-2019.9月苏州大市范围中小学志愿服务时长学校排名,服务时长数据还是挺漂亮的。目前在列的全部服务活动数量为14154个,其中校园服务占了10824个,而社会服务只有2237个,占比16%。



也就是意味着这里的服务时长基本都是校园内的服务,比如课间跑检查、眼保健操检查、打扫卫生等等...真正的社会服务活动极少。
对此我又向我们小苏聊升学平台的家长们求证了一下,得到的答案和我想的基本一致。以排名第一的金鸡湖学校为例,家长给我的反馈是小学没有,初中阶段有少量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去苏州博物馆,学校很少组织,倒是有一些是学生或家长自发组织的。
优质国际学校需要学生能够真正长时间持续投入到这些社会服务当中去,而不是混个履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大家要去多关注弱势群体,如老人、贫困学生、残障儿童等等,为这个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UWC有一年录取了这样的一个学生,一个女孩子看到爷爷学会用微信和她聊天后开心了很多,就开始动员班里的同学周末跑到公园去教老人们用微信。
改变世界,可以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一点一滴做起。
推荐阅读
5. 如何融入UWC?看这份UWC在读学生分享的融入攻略就够了
- 添加小苏微信
- 资讯国际学校择校
-
- 小苏聊升学
- 国际学校干货分享
-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